如何種植竹蓀 竹蓀的種植栽培技術要點

2021-05-28

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珍稀食用菌,營養(yǎng)石室,有“菌中皇后”的美譽。閑話少說,今天要給你們說的是如何種植竹蓀,即竹蓀的種植栽培技術要點,共講三種方法,供大家學習參考。

一、竹蓀的室內(nèi)箱栽法

如何種植竹蓀

用普通木箱做栽培容器,先在箱底鋪一層厚5-10厘米腐植質土,將枯竹鋸成30厘米長,平鋪在腐植質土上,在枯竹層播竹蓀菌種,每平米用750克裝菌種1瓶,然后再盞一層腐植質土,土層厚約3-5厘米。

要注意覆土不可過厚,否贓會影響出菇。在覆土上澆水,令其濕透。將木箱放在室內(nèi)培養(yǎng),并經(jīng)常保持土壤濕潤。經(jīng)4-5個月時間,枯竹上已長滿菌絲,并有少量菌絲向覆土蔓延。

當氣溫上升到20-24℃時,覆土層有小菌蕾出現(xiàn),此時,應提高室內(nèi)相對濕度,不能低于85%。

在菌蕾長出覆土層之后的一個月左右,菌蕾撐破,此時,空氣相對濕度應提高到95%,菌裙便能很好的撒開。每平方米平均產(chǎn)鮮菇1.62公斤,高產(chǎn)者可達2.84公斤。

二、竹蓀的室內(nèi)床栽法

竹蓀的種植栽培技術

在室內(nèi)用木、竹搭床架,寬1米、高2米,3-4層,每層間距80厘米。床邊用竹、木做檔板、高30-40厘米。底部鋪薄膜,在薄膜上打濾水孔。

將栽培材料加工成5~30厘米長小段,用0.5%石灰水浸泡一周后撈出,用清水沖洗干凈,再浸入清水中,進行發(fā)酵處理,待清水發(fā)出酸臭氣味時撈出,即可上床播種。

先在床面鋪5厘米厚腐植質土,再鋪10厘米厚的培養(yǎng)料,然后在培養(yǎng)料上均勻地撤一層菌種。在菌種上面鋪5厘米厚培養(yǎng)料,再撒一層菌種。每平米用菌種(750克裝)1-2瓶。

播種后,用塑料薄膜包好,在20℃溫度下進行遮光培養(yǎng),保持相對濕度在75-80%左右,經(jīng)20天左右,培養(yǎng)料上已布滿菌絲,即可進行覆土。

在管理上做到輕噴水、少通風。當菌蕾長大、發(fā)育成熟,頂端開始向上膨大時,空氣濕度要提高到95%,幾天后,竹蓀即破蕾而出,從播種到采收,需8~9個月的時間。

三、竹蓀的室外畦地栽培法

竹蓀的室外畦地栽培法

這種方法省菌種,用工少,方法簡單,有利于農(nóng)村進行栽培。具體作法是:

選背風陰涼空地做畦床,畦床寬80-100厘米,深10厘米,在畦內(nèi)鋪一層枯竹,在枯竹上播菌種,每平方米用菌種一瓶,然后在菌種上覆蓋3-5厘米厚的復土,澆透水。

為了保持菇床溫度,在畦床上搭30-40厘米高的蔭棚,防陽光直曬。利用自然溫度進行培育,但要經(jīng)常噴水保濕,防止床面干燥,次年9月,床面開始出菇,從播種到出菇,大約需要10-12個月。

與《如何種植竹蓀 竹蓀的種植栽培技術要點》相關的文章: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