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茯苓的臨床應(yīng)用與配方

2021-11-13

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。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成馬尾松等樹根上,主產(chǎn)于云南、四川等地。下面我們介紹茯苓的功效與作用,以及茯苓的臨床應(yīng)用與配方等問題。

一、茯苓的性味與功效

茯苓的功效與作用

1、性味;性平,味甘、淡。

2、歸經(jīng);歸心、脾、腎經(jīng)。

3、功效:利水滲濕,健脾補中,寧心安神。主要用于水腫、尿少等癥。也用于脾虛濕盛導致的食少納呆、體倦便溏等。

本品7-9月采挖。堆置“發(fā)汗”后攤開曬干,再行“發(fā)汗”、晾干,如此反復3-4次,最后晾至全干。生用。

二、茯苓的臨床功效與組方

茯苓的臨床功效與組方

1.用于治療水腫、尿少等癥。茯苓的主要作用為利水滲濕,健脾補中,寧心安神。常與豬苓、澤瀉同用,增強利水滲濕作用,如五苓散。配伍澤瀉,為臨床常用的利水滲濕藥對。茯苓甘淡而平,淡滲利濕,兼有助脾運化之功。澤瀉甘淡而涼,善逐三焦、膀胱之水。茯苓得澤瀉,利水除濕之倍增;澤瀉得茯苓,利水而無傷脾氣。兩藥合用,相使相輔,可使中焦得運,水道通調(diào),水濕之氣從上順下,出于膀胱之府。

2.用于治療脾虛濕盛之證??梢娛成偌{呆、體倦便溏等。常與黨參、白術(shù)同用,以增強健脾作用,如四君子湯。治療脾虛泄瀉,多與山藥、白術(shù)、人參等同用,如參苓白術(shù)散。

3.用于治療心神不安之心悸、失眠等癥。常與龍眼肉、酸棗仁等同用,如歸脾湯。臨床上以茯苓為主治療慢性腎炎:茯苓、豬苓各9g,澤瀉15g,白術(shù)9g,桂枝6g,水煎服。每日1劑,1日2次。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食鹽。

4.用于治療黃褐斑。以茯苓、白術(shù)各20g,當歸、川芎、炒白芍、黃芩各10g,生熟地30g,白芷6g。每日1劑,1個月為1個療程,服1-2個療程。

5用于治療風濕性腰痛。用茯苓、黃芩、柴胡各10g,黨參15g,半夏、當歸、白術(shù)、杜仲各l0g,白芍30g,干姜、炙甘草各5g,大棗6枚,每日1劑,微汗出,幾劑可愈。

6.用于治療各種濕疹。用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車前子、蒼術(shù)、白術(shù)各10g,茵陳30g,薏苡仁100g,白蔻仁(后下)、桂枝各4g,每日l劑,10劑為1個療程,治療各種濕疹有顯著療效。

與《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茯苓的臨床應(yīng)用與配方》相關(guān)的文章:

熱門文章